你的位置:首頁 > 基層黨建

激活老區紅色動能 助力老區鄉村振興

2025年1月9日 來源:婁底市人民政府
字體:
打印本頁 瀏覽:

婁底是典型的革命老區,具有光榮革命傳統,中共早期杰出領導人蔡和森、國際主義戰士羅盛教等英烈都生長于此。近年來,我市致力弘揚革命老區精神,發掘利用紅色資源,講好紅色地名故事,得到廣泛好評。

深耕細作,讓紅色資源“重煥生機”

為有效保護利用革命遺址舊地,我市建立嚴格的目標責任制度,對修繕情況及資金來源加強協調管理,跟蹤督促相關部門落實落細老區項目,提升紅色文化傳播的質效。爭取省級項目資源,強化市縣保障力度,進一步加強紅色資源的挖掘保護和利用,加大革命舊址的修繕力度,使資源更加絢麗多彩。如,梓門橋街埠頭省委舊址修復及旅游開發、蔡和森蔡暢故居道路硬化、銅梁村農會舊址陳列室布展、奉家鎮紅二軍團司令部舊址基礎設施建設、瑯塘鎮黨史陳列館建設、中共錫礦山特別支部修繕等等,一大批紅色資源得到了有效保護和利用。

多元發力,使老區精神“聲入人心”

一是深入普查,挖掘紅色地名“富礦”。開展“保護地名文化留住鄉愁記憶”婁底地名故事征集活動,發動全市地名專家、文史學者、老區群眾參與,挖掘紅色地名,從口口相傳的紅色故事中打撈細節,經過多方考證補充完善,讓紅色故事發生地背后英勇就義、守護群眾的情節豐滿起來,為紅色地名注入鮮活生命力。在省、市主流媒體舉辦“婁底地名故事”專欄,定期推出文、圖、視頻并茂的紅色地名故事。截至目前,“婁底地名故事”專欄已發布8期,在新湖南總點擊量超110萬人次。制定《婁底市地名文化遺產保護名錄認定工作實施方案》,推動市縣兩級制定《地名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收集整理地名文化保護名錄56條,打造了紅色地名文化保護精品工程。二是編纂紅書,保護傳承紅色基因。相繼完成婁底市本級和各縣市區革命老區發展史編輯出版工作。市、縣兩級積極組織開展紅書進機關、進社區、進學校、進農村、進網絡、進圖書館活動,發揮了紅書存史資政育人作用。《婁底市革命老區發展史》入選全市優秀社科普及作品庫,并申報全省優秀社科普及作品。三是建好陣地,營造濃厚宣傳氛圍。圍繞加強老區紅色資源保護利用,深入基層開展專題調研,提出了許多朋友價值的意見建議。積極上報《愛黨信黨無私奉獻——在推進婁底革命老區振興發展中得到大力弘揚的老區精神論》《運用紅色資源助推革命老區鄉村振興——以湘鄂渝黔革命老區湖南省新化縣為例》等調研成果。持續筑牢老區宣傳陣地。冷水江市老促會編印的《冷水江革命老區》已出刊150期,成為全省辦刊歷史最久并連續出刊的縣級老促會內部刊物之一。

精準施策,為老區發展“強筋壯骨”。

一是用好老區項目資金。一方面合理安排使用老區轉移支付資金,另一方面用好鄉村振興銜接資金,從生產項目、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人居環境整治三方面給予支持,聚焦農村基礎設施、環境整治和生產發展,聯農帶農,讓農民分享產業鏈增值收益。二是助力發展特色產業。做好“地名+”文章,突出發展地理標識產品,打造婁底特色產業。如:新化紅茶、白溪豆腐、鎖石油菜基地、資氮嗦螺等等;冷水江“水云峰黃桃”入選中國農業品牌;雙峰“永豐辣醬”、漣源“橋頭河蘿卜”入選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新化黃精”入選農業農村部區域公用品牌目錄;“紫鵲界梯田對話世界”獲評“中國好故事”國際傳播精品案例。三是助推紅色文旅發展。加大投入力度,整合紅色文化資源、自然旅游資源及其他人文資源,有力促進了紅色旅游發展。如:杏子鋪雙源村以山斗沖地下黨支部陳列館為平臺,帶動雷打石大山和水府廟水庫旅游業發展,年接待游客超15萬人次。雙江鄉新莊村依托賀國中故居,打造省市級紅色文化教育示范基地、紅色文化特色村、紅色文化田園綜合體。四是“銀發經濟”助力振興。舉辦婁底市首屆銀發經濟消費節,設置革命老區綠色農產品展臺,僅3日展覽現場成交量2600余萬元。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Copyright @ www.dizhuo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婁底市企業聯合會-婁底市企業家協會 版權所有 婁底市企業聯合會-婁底市企業家協會 婁底企業網部門主辦

網站備案號: 湘ICP備2022016690號-1 

網站管理: 婁底市企業聯合會-婁底市企業家協會 網站技術協調電話:

be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