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數”奮進、快“數”轉型話湖南
2024年8月30日 來源:湖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 打印本頁 | 瀏覽: |
發展數字經濟,不僅是順應時代潮流的必然選擇,更是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搶占經濟發展“新風口”的戰略抉擇。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湖南作為中部地區重要省份,加快發展數字經濟,正在實現從傳統工業向智能制造、從地方試點到全國示范的華麗轉身,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乘“數”奮進,數字經濟加速發力
數字技術升級換代,數字浪潮奔涌向前。湖南以積極進取的姿態和創新求變的精神,在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兩個維度展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濃墨重彩書寫湖南在數字時代拉開的嶄新篇章。
產業數字化彰顯經濟發展“加速度”。產業數字化是指傳統行業利用數字技術進行轉型升級,實現產業的數字化管理和運營。這種數字化轉型不僅是企業的自我革新,更是地方政府推動區域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戰略。
激發企業融合發展活力,“智賦萬企”是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著力點。湖南聚焦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重點領域、新興領域,推進算力、算法、算據、算網“四算一體”發展,推動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和企業上云上平臺。自全面實施“智賦萬企”行動以來,數字化應用場景覆蓋面、滲透力加速提升。據省工信廳數據,今年上半年,湖南新增71364家企業上云、7063家企業上平臺;新建設智能制造企業532家、智能制造產線(車間)843條(個)。
推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是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重點領域。湖南作為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在機械制造業上實施“+互聯網”行動,推進了制造業的服務化和智能化改造。據湖南省工信廳數據,2022年以來,全省新認定省級智能制造標桿企業29家、智能制造標桿車間89個,24家企業成功入選國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廠揭榜單位名單,47家企業的69個場景入選國家智能制造優秀場景。11個項目入選國家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揭榜掛帥”名單,入選數量位居全國第四,中部第一。“湖南先進制造業領域應用場景豐富,成長前景廣闊。希望廣大企業開放應用場景,與服務商共同完善場景建設,打造更多數字化轉型的典型應用場景。”省工信廳總經濟師熊琛表示。
數字產業化凸顯創新發展“大力度”。數字產業化是指信息技術及其產生的數字資源通過產業化的方式,形成新興的數字經濟。今年以來,圍繞數字產業發展的核心任務與戰略目標,湖南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安排部署,揭示了湖南未來數字產業發展的新方向與新動能。
特色優勢產業集群建設加速推進,為湖南乃至全國的數字經濟發展提供堅實的產業基礎。根據全省數字產業發展重點工作部署推進會的要求,湖南將著力打造一批特色優勢產業集群,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的信創產業集群、全國重要的先進計算產業基地、全國領先的音視頻產業集群,加快建設中國軟件名城、名園。湖南省工信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湖南今年將聚焦先進計算、關鍵軟件、新型顯示、智能終端、新一代半導體、人工智能等領域,培育一批優勢產業集群。同時鼓勵市州、縣(市)發展電子元器件、電子材料等細分領域產業,培育一批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
梯度培育一批優質企業,培育引進一批掌握關鍵核心技術、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生態主導型企業。為進一步提升產業競爭力,湖南構建起更加完善的數字產業生態體系,為數字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保障。比如數字產業“優等生”長沙,在軟件、互聯網、智能制造等領域形成了集聚效應,吸引了眾多知名企業入駐,推動了產業鏈的完善和協同發展。
湖南的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實踐,展現了一個內陸省份如何在數字經濟時代尋找定位,實現跨越式發展。這種實踐不只是技術和經濟的結合,更是一場涉及政策、社會、民生等多方面的深刻變革。在這場變革中,湖南正在一步步地確立自己在全國乃至全球數字經濟版圖中的地位。
快“數”轉型,數據資源布局謀篇
數字時代,數據堪比石油,數據資源成為國家的核心戰略資源。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數據事業發展,強調要“發揮數據的基礎資源作用和創新引擎作用,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數字經濟。”
政府作為“有形之手”,在數據事業的發展中起著引領和規劃的重要作用。
今年1月,湖南省數據局掛牌成立,統籌推進數字經濟規劃和建設,湖南數據基礎架構縱深推進。
6月28日,湖南省委書記沈曉明前往省政務服務和大數據中心,專題調研湖南數據工作時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數據發展和安全的重要論述精神,大力推動全省數據資源開放共享和綜合利用,加快推進數字湖南建設,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由“分散“走向“整體”,堅持全省“一盤棋”推進數字政務建設,是數字湖南建設的重要前提。《湖南省2024年數據和政務服務管理工作要點》指出,“推動省級一體化政務服務能力提升、力爭達到‘非常高’水平,努力開創數據和政務服務新局面”。這意味著要摒棄湖南以往各自為政、分散建設的模式,打破“數據煙囪”和“信息孤島”,實現數據的共享與互通,提升政府服務的效率和質量。
由“需求”牽引“服務”,強化問題導向,把更好服務群眾和企業辦事作為數字政務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省委書記沈曉明對湖南數據工作提出了“優化‘湘易辦’功能設計”“實現‘高效辦成一件事’”等具體要求,其實就是強調以市場和需求為導向,推動數據應用與實際問題解決相結合。
市場作為“無形之手”,在數據產業的發展中展現出強大的創新活力和資源配置能力。
湖南積極探索實踐,通過釋放數據要素的乘數效應,為千行百業創造更豐富的應用場景,從而助力經濟社會實現高質量發展。
一方面,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成果斐然。眾多算力中心、數據中心等項目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國家超級計算長沙中心“天河”新一代超級計算機、長沙人工智能創新中心等的啟動運行,極大地提升了湖南的數據算力支撐水平。
另一方面,數據產業生態也在逐步完善。湖南數據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的揭牌成立,承擔起引領全省數據產業發展的重任。通過建設公共數據授權運營管理平臺、落地典型場景、建立全流程體系、培育數商等舉措,打通數據產業從生產到應用的各個環節。
從未來轉型來看,數據產業的蓬勃發展將為湖南帶來一系列積極影響,變化最大的是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能夠有效促進傳統產業的數字化轉型,同時催生一批以數據為核心的新興業態和模式,如大數據分析、云計算服務等,為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等領域提供海量的數據資源和強大的數據分析處理能力。這不僅能夠吸引更多的投資,還能創造更多高附加值的就業機會,為湖南經濟增長注入創新活力。
遠見論格局,因省制宜;近識謀策略,有的放矢。一手抓數據資源聚合,一手抓數字動能迭代,新質生產力奔涌的湖南將觸手可及。
- 上一篇:《關于完善市場準入制度的意見》對外公布——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 2024/8/30
- 下一篇:“驗收即發證” 婁底不動產登記助力營商環境優化 2024/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