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頁 > 營商環境

湖南營商環境如何居全國前列

2025年1月9日 來源:湖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字體:
打印本頁 瀏覽:

“不管民企央企,來了湖南就是湘企;不管客商外商,來了湖南就是湘商”。這是湖南參與“營商環境競賽”作出的承諾,也是在湘企業的切身體會。

放眼全國主要城市,將營商環境改革視作“一號工程”的不在少數,以“打造營商環境最優地”為目標的也不在少數。近年來,面對日趨激烈的競爭,湖南始終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戰略性工程來抓,為企業發展培厚“沃土”,精準提供“陽光雨露”。

在全國工商聯發布的“萬家民營企業評營商環境”結果中,湖南連續四年穩居全國省級前十,位列中西部第一,獲評營商環境“前10省份”和“前10最佳口碑省份”雙稱號。

湖南是如何捧牢營商環境這個“金飯碗”,贏得“口碑”,成為“優等生”的?

“有求必應、無事不擾”

為經營主體降本減負增效

“短短1個工作日,就完成了所有審批程序。”說起營商環境,廣汽埃安負責人對長沙的行政審批效率和全流程幫代辦服務,給予高度評價。

過去的營商環境改革,主要從服務型政府的視角,聚焦優化政務服務。近幾年,湖南大力深化“一件事一次辦”改革,全力推進“高效辦成一件事”,推動“一網通辦”和“湘易辦”提質升級,讓企業“身在湖南,辦事不難”。

剛剛過去的一年,湖南踐行“有求必應、無事不擾”的理念,把營商環境服務貫穿企業全生命周期。

“這就是企業期盼的‘保姆式’服務。”湖南興悅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曾劍深有體會。一年多以前,公司通過競拍,成功摘下土地使用權新建廠房,但各項審批手續復雜,讓他愁眉不展。

得知興悅科技的困難后,邵陽市成立工作專班,建立微信工作群,“一對一”提供全方位幫扶。“不到一個月,項目建設的難題挨個找到解決辦法。”曾劍說,從租廠房到建廠房,各個環節都有人指點迷津,公司順利增資擴產。

“有求必應”,說來簡單,做到不易。去年以來,國家加力實施一攬子增量政策。剛開始,有企業反映,“兩重”“兩新”政策惠企力度大,但對政策申報流程、渠道等知之甚少。

企業有所呼,政府有所應。從去年9月底起,湖南集中開展為期一個月的“兩重”“兩新”送解優專項行動。各級各部門走訪企業5萬余家,送政策入戶的同時,收集困難問題1.4萬余個,推動協調解決問題7000余個,讓政府服務、政策紅利直抵“最后一公里”。

不同企業的發展訴求不同,面臨的困難不同。有的企業融資難,有的企業反映用電貴,還有的存在“用工緊張”等問題。“總體來看,企業發展最突出的問題,集中在綜合運營成本相對偏高。”省發改委優化處副處長姜劍稱,如何有效破解企業“痛點”“堵點”,是湖南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命題。

去年,全省圍繞降低企業綜合運營成本,各級各相關部門綜合運用政策、金融、服務等手段,持續開展涉企違規收費整治,優化分時電價執行政策,全力降低制度性交易、物流、融資、用能、用工等成本。

據相關統計,2024年1至10月,全省減稅降費及退稅1278.74億元,通過“銀稅互動”向企業提供稅收信用貸款1215.4億元;1至11月,降低工商業用電成本約58億元,降低用氣成本約33.8億元,減征失業保險費37.09億元,發放穩崗返還資金10.39億元,金融讓利191億元。

“真金白銀”助企業降成本,經營主體減負增效、輕裝前行,有力提升了獲得感和滿意度。

出臺《條例》??法治護航

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秩序

優化營商環境,一直是湖南的“一號工程”。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近年來,湖南瞄準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的目標,縱深推進優化營商環境三年行動計劃,扎實落實“十個堅決”舉措,全力打好“優化發展環境持久仗”。

2024年是湖南全面落實優化營商環境三年行動計劃的收官之年,出臺了《湖南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制定落實《關于持續打造“三化”一流營商環境的實施意見》等法規文件,加速改善營商環境。

“《條例》出臺,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省人大法制委員會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是湖南認真總結近年省內外的成功經驗,通過立法把改革實踐中行之有效、人民群眾滿意、經營主體支持的制度舉措上升為法規制度,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更加有利于放大“放管服”改革成效,激發市場活力。

與此前全國各地已出臺的27個省級《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相比,湖南出臺的《條例》有不少創新舉措。比如,創新法治保障機制方面,將涉企執法檢查掃碼登記制度納入地方性法規,在全國屬于首創。

進入2025年,省內許多企業已經注意到,有關部門在開展執法檢查時,會掃描湖南營商碼進行登記。所有行政執法檢查的過程、結果等信息將被記錄,企業可對執法行為進行評價和監督。

《條例》規定,執法檢查不掃碼、不登記,就是執法犯法。“不用再疲于應付檢查,一次接待就能完成不同的檢查工作。”衡陽鴻菱石油管材有限責任公司辦公室主任謝志民認為,執法檢查更規范,企業無需太費神,集中精力抓生產。

去年以來,依托“一碼一網一平臺”,優化營商環境喜見成效。以“湖南營商碼”全時全量收集訴求、“優化營商環境網”曬出典型案例、“省級優化營商環境一體化平臺”限時交辦整改問題,湖南累計受理經營主體營商訴求567件,辦結514件。

應對經濟形勢復雜多變,湖南堅持以法治護航,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秩序,打造讓企業“放心、安心、舒心”的發展環境。

全面落實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全年查辦壟斷和不正當競爭案件280起;開展公共資源交易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攻堅戰,采用“機器管招投標”,提升市場交易透明度與公平性……

營商環境足夠寬松、公平,企業投資興業更有安全感。截至2024年底,湖南實有經營主體達764萬戶,同比增長7.2%,其中企業210萬戶,同比增長10.6%。

湘商回歸??校友回湘

民營經濟持續發展壯大

營商環境好不好,各類經營主體自然會“用腳投票”。

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考察湖南時曾說:“湖南一任接著一任優化營商環境,堅定了格力在湖南發展的信心”。

華為時任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在湖南曾公開表示:“到長沙來辦企業、布局產業得到的服務,比深圳還要好得多,我已經拿長沙速度去督促深圳。”

民營經濟,是湖南優化營商環境的主陣地。近年來,湖南持續推進民營經濟發展“六個一”工作,率先成立全省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領導小組,出臺湖南“民營經濟30條”等一攬子政策,為民營經濟厚植發展沃土。

如果說區位優勢、產業實力和綜合競爭力,是企業“引得來”的前提;那么,一流的營商環境、親清政商關系,則是企業“留下來”“發展得好”的關鍵。

通過持之以恒優化營商環境,湖南吸引外商紛至沓來,湘商踴躍回歸。湖南幸福時代新能源有限公司是湘商回歸的代表,總經理肖興立坦言:“回來的信心,正是來自家鄉服務的用心。”

大力實施“湘商回歸”工程,省委書記沈曉明、省長毛偉明每年召開民營企業家座談會、湘商回歸座談會等會議,不僅將會場搬到上海、深圳、北京、老撾、印尼、美國,還與湘商及家屬共迎中秋、共敘鄉情,激發廣大湘商回鄉投資、建設家鄉的濃濃鄉情。

2024年1月至11月,全省湘商回湘新注冊企業1552家,投資項目累計到位資金5702.57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0%、2.3%。湘商回湘引來資金、技術、人才,引發湖湘大地創業興業的熱潮。

“我們創業團隊3人都不是湖南人,卻因在中南大學讀書而相識。”“湖北伢子”唐佳與兩位非湖南籍同學結緣,共同創立了中南鴻思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學校提供免費場地,提供經營及技術研發指導,幫助公司將自主研發的國產光電子器件自動耦合封裝設備推向市場,打破國外壟斷。

“校友回湘”推動了一大批項目來湘落地、開花。湖南張開雙臂,用滿滿的熱情和誠意,栽好“梧桐樹”,引來“鳳凰棲”,為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寫下生動注腳。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Copyright @ www.dizhuo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婁底市企業聯合會-婁底市企業家協會 版權所有 婁底市企業聯合會-婁底市企業家協會 婁底企業網部門主辦

網站備案號: 湘ICP備2022016690號-1 

網站管理: 婁底市企業聯合會-婁底市企業家協會 網站技術協調電話:

be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