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基層組織、群眾自治組織、新型集體經濟組織“三位一體”
黨的基層組織、群眾自治組織、新型集體經濟組織“三位一體”
婁星區“屋場單元”創新基層治理
湖南日報9月3日訊(全媒體記者 熊小平 李梅花 通訊員 陳峰 鄒國棟)“目前,這條通組公路的路線、資金、出工等方案全部敲定,10月動工。”婁底市婁星區杉山鎮花溪村曠家屋場黨小組長曠登清介紹,因個別村民有意見,這條路多年未通,他和屋場理事會理事長李明亮多次上門做工作,終于統一意見。婁星區今年推行以“屋場”為基本單元的農村基層治理模式,屋場事務從“管理”到“治理”再實現“自理”。
實施合村并鎮以來,村域變大。為打通基層治理村到戶的“最后一公里”,婁星區以黨建賦能,在網格化治理的基礎上,以屋場為單元,成立屋場黨小組、理事會、合作社。發揮屋場“血緣相親、地緣相近、業緣相融”的優勢,構建黨的基層組織、群眾自治組織、新型集體經濟組織三位一體的“單元治理”格局,打造法治、德治、自治“三治”融合新平臺,實現基層治理由網格治理向單元治理轉變。
婁星區在屋場組建黨小組,宣傳政策法規、梳理社情民意。萬寶鎮槐柳村民兵屋場,黨小組組織村民代表參觀全區的美麗鄉村后,開會統一村民意見打造“美麗屋場”。黨員龍騰捐出2萬元,劉桂良貢獻2分地建涼亭,村民紛紛出工出力,一個麻紗糾葛多的老屋場,3個月蝶變為“美麗屋場”。
屋場事屋場辦,理事會是屋場議事機構。屋場黨員、“五老”人員、新鄉賢、熱心群眾被選進理事會,共同管理公共事務,村民對屋場事更上心放心。杉山鎮鎮南村開展人居環境整治,曾是空心房主人的彭國飛被選進街上屋場理事會后,帶頭拆除自家空心房,并協助拆除其余6戶,還成了屋場保潔專員。
為壯大新型集體經濟,婁星區鼓勵村民打破小組界限,以田土等資源入股屋場合作社。在蛇形山鎮姚橋村,通過小丘流轉變大丘,大丘流轉再入股,1600多畝田土提質后流轉到合作社,今年村集體收入近20萬元;杉山鎮萬樂村,峽山屋場合作社流轉71畝地,開起臘味坊、豆制坊,4個月收益5萬余元……今年,全區50個村級集體經濟薄弱村已“消薄”21個。
如今,婁星區144個村分成了1042個屋場,三位一體的“屋場單元”基層治理機制已基本形成。
- 上一篇:關于做好“全國中小企業數字化服務節”活動組織實施工作的通知 2022/9/5
- 下一篇:湖南星欣智能系統工程有限公司 2022/9/4